close

> 3大財富能力 才是最有價值的資產 文/陳雅玲、孫秀惠
>
> 50年代,財富能力是節儉;70年代,財富能力是儲蓄;現在,財富能力則是認識金錢
> 價值、能夠對抗物質誘惑、獲得心靈的滿足……。
> 十五歲的Erica,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每到農曆年後,就會從爸媽那裡領到一萬多元

>
>
> 壓歲錢。別以為這筆壓歲錢,是讓她開心大採購的意外之財,這筆錢,將是她一整年
> 的零用錢,除了換季採買的衣服、價格昂貴的筆記型電腦,其他包括文具、朋友和親
> 人的生日禮物、聖誕禮物,甚至包括弟弟的零用,都由這筆錢開支,花光了就沒有。
>
> 讓一個孩子學習用一整年的眼光來規畫自己的金錢運用,這是Erica媽媽的點子。
> 長髮披肩,已經頗有少女神韻的Erica笑著承認,三年來學到很多。「如果我沒有好

>
>
> 支配我的零用錢,那錢很快就會用光。」像她看到一些新奇的小首飾,以前可能毫不
> 考慮就買下去了;但是現在會再想想有沒有必要?值不值得買?
>
> 由於弟弟也歸她管,放學回家肚子餓了,她會幫弟弟買點心,文具不夠了,也要幫他
> 添購,從中她學習了為他人負責的辛苦,也累積出一套面對物質慾望的原則。她對弟
> 弟有「三不」:「玩具不買、已經有的不買、以後用不到的不買」;因為這? 阰n求

>
>
> 弟,她對自己也設下同樣的標準。「爸媽教過我: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長大要自己
> support(維持)自己的living(生活)。」
>
> 她也學到了,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用錢換得。想給媽媽禮物,自己騎單車到大潤發買
> 材料,製作各種卡片、art work,每一件都被媽媽珍藏起來。有一組鮮豔如梵谷畫作
> 的咖啡杯,就是她買回純白杯盤,以壓克力畫上花卉圖案,所做的獨一無二的禮品。
>
> Erica 是台積電先進模組技術發展處副處長章勳明的女兒,媽媽朱家明則是新竹美國
> 學校校務長。若從家庭的經濟能力來講,可說是「白金專業家庭」,其實也不需要讓
> 孩子為錢傷腦筋。但Erica的父母瞭解,及早透過零用錢的使用,進行財富教育、對

>
>
> 富裕病的必要。而他們採取的做法,也與德國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邁爾思提出的教育
> 三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慾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
> 能力不謀而合。
>
> 除了教孩子處理慾望 更要認知有些東西並非錢能衡量
>
> 邁爾思認為,第一項能力,可以從兒童三、四歲就開始。讓他自己管理一點零用
> 錢,讓他認識錢的多寡與物質的關係。「許多孩子輕易擁有昂貴的玩具、衣物,卻不
> 知道那得要用好幾千個一塊錢才買得到,他們習於獲得,卻不知道背後的代價。」
>
> 其次,大人應該幫助孩子學習處理慾望。邁爾思特別指出,這部分的教育包含了最重
> 要的精神是對自己的慾望負責,另一方面學習延遲慾望得到更大的快樂。「在有限的
> 狀況下,不妨讓他順著自己的慾望亂買東西,讓他承受沒有節制的後果。」例如孩子
> 克制不住,買來垃圾玩具,轉眼就後悔,也沒有錢再買其他想要的東西。這是他的決
> 定,他必須自己負責。做為父母,不可以去替孩子收拾善後,或心軟支助他。此
> 外,父母可以帶領全家對每個人喜歡的物品都晚一點再買、等久一點再買,大人、小
> 孩一起感受「慾望延遲」之後,得到時那種更大的滿足感。
>
> 讓孩子了解錢能做什麼,僅僅是財富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應該了
> 解金錢的局限性。孩子在接觸金錢之初,有時候會非常天真的給所有東西「標
> 價」,這時正好可以告訴孩子,有些東西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比如爸爸週末如果去
> 工作,可能會掙更多的錢,可是爸爸愛孩子,我們的假期因為爸爸的參與而更快
> 樂,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就比金錢更重要。透過類似的方式,孩子逐步認識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skwoodss 的頭像
    deskwoodss

    Jorly walk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