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10號公報

金管會刻正審慎研議,與企業「存貨」評價方式有關的第10號公報是否如期實施,據悉,有鑑技術上全部可行,加上對損益的實質影響,在可接受範圍內,10號公報在9811起實施的機率很高,不會再延期了!

據悉,10號公報明年上路後,明年四月卅日前須出爐的上市櫃公司第一季季報,將優先適用。康和證券自營總部總監廖繼弘認為,對:(1)鋼鐵、(2)面板、(3)DRAM在內的電子零組件、(4)營建…等,影響較大,但因股價已陸續修正,「已經這麼壞了,沒差這一條啦」。

壞上加壞?金管會:影響不大

廖繼弘表示,現在每天看到企業在裁員減薪,就算10號公報不實施,股價也好不了,「壞上加壞只是裡面的一小條」,只要景氣好,股價就有上漲動能,台灣電子業向來與美股連動大,傳產則受中國大陸影響,跟10號公報沒太大關係,支持金管會「按表操課」的作法。

金管會原訂10號公報在9711實施,為了給上市櫃公司充分時間準備,特地延長一年到9811實施,但近來,部分媒體報導10號公報可能會因金管會新主委陳沖上任而延後國際接軌的時程。

據悉,陳沖指示重新評估影響數係為「周延」起見,「如期實施」的念頭並未改變。決策官員指出,10號公報制度是好的,就像刀子是好工具,拿去殺人才不好。在陳沖指示下,證交所刻正對全體上市公司影響數做統計,下周一報告就會出來。

據初步估算結果,全部上市櫃公司影響金額約一兩百億元,與員工分紅費用化相比,影響較小,屬可被市場接受的範圍。

10號公報對存貨較多的零組件、營建業影響較大,箇中道理為何?

金控公司會計部主管解釋,10號公報是對「存貨」的評價。以前,存貨的評價係按「成本與市價孰低」,10號公報把「市價」部分改成「淨變現價值」,亦即,改成按「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來評價。

「淨變現價值」與「市價」有何不同?該名主管解釋,「市價」是「市場交易的價格」;「淨變現價值」是扣除佣金、處理費用後,處分存貨實際上拿到的現金金額,「淨變現價值」會比「市價」低。

企業獲利 損益表上重新估算

10
號公報實施前,存貨是按「總額」評價,新制下,必須逐項評價,而且,如果有跌價損失,必須認列到損益表上,會影響企業每季發布的獲利數字。

與此同時,如果有「未實現利益」,則無法認列成為損益表上的獲利,因而,10號公報的實施,被認為係對企業獲利的「負面影響」因子。

舉例而言A建設公司買了一塊10億元土地,一個月後8億元賣出,10號公報下,須認列2億元跌價損失;另外,A公司手邊還有一塊早期買的土地,成本7億元,現在市價8億元,按10號公報,這1億元未實現獲利是不能認列的。

在逐項比較而非總額評價下,10號公報實施前,A公司買這兩塊地,總成本17億,總市價是16億,舊制下,只需認列1億元跌價損失。

10
號公報實施後,在逐項比較下,2億元跌價損失必須認列,1億元未實現獲利無法認列,對企業來講,損益表上的「費用損失」變成2億,新制比舊制多出1億。

 

中國時報 陳怡慈/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