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供應 今年完全自給自足

全球糧食鬧短缺危機,農糧署預計明(98)年起,對第一期種植綠肥的休耕農地,取消每公頃4.5萬元的休耕補助,鼓勵種稻及飼料玉米,共計可新增5萬公頃面積,稻米供應量將可達到完全自給自足,飼料玉米提升至15萬噸。

農糧署長黃有才表示,近日將舉辦說明會,針對休耕補助大變革與農民團體溝通,討論配套措施及作法,包括如何配合擴大種植飼料玉米政策,農民將飼料玉米賣給誰,復耕人力那裏來,以及政府如何協助資金問題等。

最近一、二年,國人每年約消費132萬噸糙米,相當110萬噸白米,平均一個人一年吃掉48公斤的米。

國內稻米產量方面,稻米一年兩期作,5、6月收割的第一期稻作,今年栽種面積約15多萬公頃,第二期約10.3萬公頃,總計約25.8萬公頃,年產量約 126萬噸,自給率約九成,其餘一成則依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開放稻米承諾,每年約進口14萬噸,總計供應量約140萬噸。

農糧署官員指出,國人需求量約132萬噸,供應量約140萬噸,產銷平衡,但因國際稻米出口國包括越南、印度、埃及等已陸續停止稻米出口,國內稻米休耕政策重新檢討復耕,國外進口米14萬噸部份,將由國內自足。

農糧署表示,政府稻穀每公斤收購價從21元提高為23元,可提高農民種稻意願,預估今年可增加種稻面積8,000至2萬公頃,增加糙米產量4萬至10萬公噸,國內可完全自給自足。

農糧署官員指出,一年22萬公頃的休耕土地,九成以上種植綠肥,約有21萬公頃。由於氣候時節等因素,第一期稻作的產量都會超過第二期,因此規劃明年起,將取消第一期種植綠肥休耕土地的休耕補助,鼓勵農民轉種稻或飼料玉米,第二期休耕補助則仍照舊。

農糧署官員說,休耕土地拿來種稻或飼料玉米,須評估土壞、地質及水利條件,稻米需要水利灌溉設施,玉米則為旱地作物,需要日光充足,雲嘉南地區適合種飼料玉米。至於大豆、小麥作物,台灣氣候不適宜栽種。

農糧署指出,國內飼料玉米一年的需求量約450至500萬噸,高達九成五仰賴進口,根據鄉鎮農會回報資料,已有不少農民想復耕種飼料玉米,預計明年可推動3萬公頃面積,產量約15萬噸,不過自足率仍偏低,希望未來可逐年提高至七、八萬公頃。

據了解,目前種植飼料玉米的生產成本每公頃約4萬至5萬元,政府每公頃補助4.5萬元,等於補助農民生產成本,玉米銷售後,農民又有收入。農糧署官員說,進口飼料玉米價格從以往每公斤4元、5元,上漲至現今11元,「此時是最好種植飼料玉米的時機」。

另外,種植飼料玉米,政府每公頃補助4.5萬元,但農民須繳交5,000公斤的玉米粒給農會,農民反應門檻太高,農糧署可望下修至4,500公斤。

【2008/05/1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