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讓我靜一靜

回台灣的短暫時間裡,我發現生活中和兒童教育相關的事還真不少。有一天,母親興沖沖地跑來告訴我:「隔壁家的小智很厲害耶!他的父母送他去上全美語幼稚園,現在英文很好唷~對了!等一下妳帶他去買麵包吧。」

帶著小智去買麵包的途中,他忽然指著路上的救護車說:「阿姨~妳看! ambulance!」我笑著說:「小智很棒喔!知道ambulance這麼長的字!」小智開心地笑了。小智還會唱《歌劇魅影》的主題曲,每次唱來都贏得長輩的拍手叫好聲。小智也去上數學課,是那種做一大堆練習題,即使不會算也寫到能背起來的教學法。聽說剛開始小智總是哭,但小智的爸媽只是對他說慢慢地就會習慣了,對於別人問起小智的反應,也是簡單地回答習慣了就好……

看到小智的父母給他的教育學習方式和小智遇到事情時的反應,讓我想到我在英國觀摩幼稚園時所看到的一件事。

一天早上,四歲的Caroline坐在教室一角掉眼淚,眼淚撲簌簌地從她的小臉上滑下來──在台灣,類似的情況,老師通常是馬上過去關切,再不然其他小朋友也會趕緊報告老師──但是教室裡一切運作如常,其他孩子都關注在自己手上的教具,老師也在做其他事。這時,我忍不住過去問Caroline還好嗎?只見她很鎮定地跟我說,她現在心情不太好,不過等一會兒就沒事了,她需要一個人靜一靜……

這讓我不禁想到台灣的孩子多半習慣問大人:「現在要做什麼?」在團體裡總是想要有個伴。情緒不佳,通常也是以大哭大鬧的方式表達,為的就是想博取大人的注意。還有,時間表也常常排得滿滿的,一、三、五學英文,二、四、六補數學。沒有時可以好好思考的孩子會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麼嗎?他有足夠的同儕互動經驗讓他懂得應對進退嗎?他有獨處的能力,能獨自面對自己的情緒嗎?在這裡,我沒聽到任何一個孩子說:「好無聊!」、「我不知道要幹嘛?」之類的話;每個孩子也不太會干涉別人在做什麼;玩伴也不固定,不會總是黏在一起,而且只要一有時間,孩子們就會到閱讀一角去拿童書來看……當我們汲汲於在早期灌輸許多知識給孩子的同時,是不是也使得孩子失去了更重要的「自由」呢?

在台灣,許多教學法都被過度廣告化,幾乎所有園所機構強調的都是「效果」,而且是顯而立見的效果。這種教育方式絕對會壓縮孩子自我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真希望所有的父母們都能停下來問問自己:究竟想給孩子什麼樣的童年?希望給孩子什麼樣的能力?也許,反而是大人需要比孩子更多的堅定和信心,才能在看到隔壁家鄰居的孩子說 ambulance 的時候,不給自己壓力吧!

from :  如何教出孩子的競爭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