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貢丸由來,相傳在明末時,在福建沿海的一個小村莊,出了一名孝子,他是一個聰明乖巧的小孩,早年喪父,母親因傷心過度而眼睛失明。因家境貧困,所以孝子常一大早上山放牛、砍柴。因其刻苦、上進,幾年以後便在京城謀得一職,家境因而改善。 

 

為了讓年事已高、齒牙動搖的母親能再享受豬肉的美味,在苦思之際,孝子想起以前搗糯米的方法,於是他把肉塊像搗糯米的方法捶成肉醬,再捏成丸狀,放入水中煮熟,給年邁的母親食用,孝子的孝行,不久便傳遍京城,大家也爭相效法,把肉捶成肉醬做成一個個的肉丸。 後人採「捶」的閔南發音為「摃」,捏成的形狀為「丸」,取名為「摃丸」,這就是今日貢丸的由來。

1.捶打法:
a.將瘦肉去除筋腱及脂肪,肥肉絞碎。
b.將瘦肉置於捶打機之缽中,加入食鹽、碎冰及聚合磷酸鹽等,捶打至肉變成黏性很高的肉泥。
c.將此肉泥及其他調味料和攪碎的肥肉混合攪打成乳濁狀態。
d.將乳濁物置於凍結室直至變堅實為止。
e.成型、水煮。

2.攪打法:
a.將瘦肉去除筋腱,脂肪並切成方塊,同時亦把肥肉切成方塊,分別加以凍結。
b.將凍結過的瘦肉及肥肉分別以3毫米孔徑之銅板絞碎機絞碎。
c.先將絞細之瘦肉置於攪打器並加入食鹽、聚合磷酸鹽、糖、味精等攪打成漿。
d.加入絞細的肥肉,繼續攪拌使成為乳濁狀態。
e.成型,並以80℃左右水煮20分鐘。
f.冷卻,包裝,如欲久藏則將包裝好之成品凍結。

3.絞肉機混碎法:
a.瘦肉置於碎肉機中,並加入食鹽、聚合磷酸鹽、味精、糖等,混合碎成肉泥。
b.加入凍好之肥肉,繼續混碎使成乳濁狀態。
c.成型、水煮、冷卻、包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skwoodss 的頭像
    deskwoodss

    Jorly walk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