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產氫技術 搶能源商機
逢甲大學工學院長林秋裕展示成功研發的高速率產氫系統,產氫能量是目前全球研發成果的四倍,受到高度矚目。
記者宋健生/攝影

我國發展「生質氫能」有重大突破,逢甲大學宣布成功研發高速率產氫技術,反應槽每公升每小時可以產出15.09公升氫氣,是目前全球研發成果的四倍,引起能源與環保業界的高度矚目。

目前已知德昌營造旗下關係企業德鎮盛工程公司,以及另家吉磊環保顧問公司,都對這套系統所衍生的廢污水資源化製程,表達濃厚興趣,後續還有多家能源相關廠商有意參與合作。

德鎮盛工程總經理李王永泉說,德鎮盛數年前參與這項計畫,以麥寮六輕為例,每天平均約產生1萬噸廢水,未來利用這種微生物分解的過程,加上逆滲透處理後,所有廢汙水都可轉變成純水,市場商機無窮。

主導的逢甲工學院長林秋裕表示,美國新聞周刊曾針對全球能源供應發展的問題製作專題報導,50年後全球石油將枯竭,具有潔淨無污染、永續供應及高熱值等優點的氫能,將成為全球能源主流之一。

林秋裕指出,逢甲1998年開始從事厭氧生物產氫相關研究,目前在本土產氫菌種篩選、產氫生物反應器設計、菌種結構分析等厭氧生物技術上,已獲得成果,並受到國際肯定。

在經濟部能源局委辦下,逢甲生物氫能研究團隊去年12月底建置全國第一座生質能源示範系統,號稱為「產氫夢工場」,主要運用各種不同的厭氧生物菌種,與蔗糖為主的基質液體進行反應,進而產生氫氣及二氧化碳。

根據目前研發成果,1公斤蔗糖能產生250公升氫氣,相當於0.4度電能,40瓦燈泡可使用10小時,800瓦微波爐可使用半小時並烤熟一隻雞。所產生的氫氣轉化電能後,還可推動氫汽車、LED燈等,應用範圍廣泛。

逢甲現階段研發成果,是以蔗糖作為主要料源,下一個目標將鎖定木材、稻桿、玉米桿、蔗渣等非食物性的纖維素做為產氫料源,讓這項高速率產氫技術儘速商品化。

林秋裕說,逢甲的研發成果獲得全球高度矚目,已有15個國家的專家來台參訪;由日、韓、台灣等亞洲地區專家學者所籌組的「亞洲地區生物產氫聯盟」,也將秘書處設在逢甲,協助會務推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