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君樺 

近年聯電以精準的投資眼光,用亮麗的業外獲利,彌補本業營收的低迷。
聯電的投資特色,是周轉率高、賺多賠少、投報率2到3成,非常適合跟進。
無怪乎外資分析師要說:「投資才是聯電的本業,晶圓代工只是副業。」

聯電不太可能超過台積電了」幾乎已成為外界對於晶圓雙雄的普遍看法,「但是,就算能超過,又怎樣?」前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反問。

的確,對於排名老二的聯電來說,目前努力的目標,除了拉近與台積電本業上的差距之外,耕耘多時的眾多轉投資,能否幫助聯電另闢蹊徑,更是重點所在;至於營收規模的差距,早已不重要。

將「晶圓代工」比喻為台灣這20多年來的重要經濟命脈,並不為過。然而,從2000年開始進行研發的0.13微米製程,成為拉開台積電與聯電差距的關鍵,由於台積電自行研發0.13微米成功,聯電則選擇壓寶IBM,卻合作不順利,使得聯電在0.13微米先進製程上落後台積電將近1年。

 

這1年的差距,足以使大客戶轉單、拉大晶圓雙雄的獲利差距;更重要的是,迫使聯電不得不加速轉向集團化的轉投資布局。可以發現:不論是純粹財務投資也好、策略投資也罷,聯電集團近年來的布局既多且廣,你可以不喜歡聯電的做法,卻無法否認聯電在操作上的靈活與績效。

 

以創投為本業?

「聯電的本業是什麼?」如此提問,恐怕有些失禮;但事實上,觀察聯電近年來的獲利結構,業外獲利貢獻遠超出本業淨利(圖1),甚至於,在景氣低迷、產能利用率不佳的時候,聯電的獲利還得靠業外苦撐,其中,最亮麗的業外收益,來自「聯家軍」;業外收益超出本業淨利,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另一方面,聯電所成立的投資公司,如百分百持股的弘鼎創投、宏誠創投,以及聯電董事會中的諧永投資、迅捷投資,這些眾多的投資公司與複雜的持股關係,不僅令投資人摸不著聯電的布局,再加上這些投資公司多由曹興誠掛名董事長,對比曹興誠一步步辭掉聯電與旗下IC設計公司的董事長,曹興誠事業重心的轉移趨勢,不言可喻。

 

能存活 才是王道

正因上述兩點,才會使得外資分析師忍不住說「投資才是聯電的本業,晶圓代工只是副業」,更犀利地指出「Fab(晶圓廠)只不過是聯電拿來做投資的工具而已」。本業也好、副業也好,在商場上,能存活,才是王道;在投資上,能獲利,才是關鍵。

 

2006年1月9日,趕在和艦案遭起訴前,聯電集團改由原執行長胡國強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曹興誠與宣明智僅分別掛名聯電榮譽董事長、聯電榮譽副董事長;也從那時開始,加快了切割聯電本業與非核心資產的速度。至於如何進行切割,聯電集團眾多的投資公司則分別扮演不同角色。

 

大抵上,與本業相關的投資,由聯電出手,如茂德、頎邦;轉投資IC設計則多由宏誠創投負責,如繪展、詠發;財務投資則以弘鼎創投居多,如大同。

 

聯電 轉型集團營運中心

2004年12月30日,聯電集團的華宸宣布與金凸塊封測廠頎邦換股合併,換股比例為1股頎邦換3.8股華宸,合併後聯電成為頎邦大股東,而且合併後聯電仍持續加碼頎邦,只進不出。

未達經濟規模的華宸,原先毛利表現並不佳,而技術、獲利皆穩定的頎邦,則積極尋覓合併對象,以求擴大規模;只是,華宸與頎邦的合併,前後磨了1年多,更有業者以「出身貧窮的青年追求大家閨秀」,來形容這場合併案。

 

一開始,由宣明智與頎邦董事長吳非艱談合併事宜,但一方面由於當時封測景氣尚佳,加上換股比例未達共識,雙方雖然論及婚嫁,卻還想再考慮,使合併案因而停擺近1年;直到2004年12月,改由當時的華宸董事長洪嘉聰出馬,重新評估合併可能性,有了上一次的談判作為基礎,這一回,只談10分鐘就敲定了!

同樣採換股方式合併的,還有元砷與晶電的合併案。

 

聯電投資LED的起點是聯銓光電,2005年初,聯銓先與元砷合併,由洪嘉聰擔任「新元砷」董事長;與此呼應的,則是晶電與國聯合併成「新晶電」。當時,同為上游晶粒廠的新元砷與新晶電,各自的整併進度一直受到外界關注,因為,當新晶電合併效益逐漸顯現時,新元砷卻始終受到整合進度不如預期所苦,持續虧損;因此,元砷董事長洪嘉聰再與晶電董事長陳致遠、億光董事長葉寅夫坐下來談,最後,在2006年9月28日,元砷、連勇再與晶電合併,以1股晶電換3.08股元砷、5.5股連勇,上游晶粒廠由晶電稱霸的局勢由此底定。

 

不能賺錢 就出脫

從聯電處理華宸、元砷的這兩個案例可明顯看出,「做得不好,就找個好人家嫁了」的原則。

華宸、元砷背後有聯電集團撐腰,即使獲利表現差強人意,在談判上也不見得就屈居下風,例如華宸,只要談判條件不夠滿意,聯電寧可繼續擱著,也不輕易撤守;而以換股比例進行合併,不但能不花一毛錢地出脫不賺錢的非核心事業,合併後,更能進入頎邦、晶電董事會,取得董監席次,坐享合併利多炒熱股價的利益,潛在報酬率不容小覷;加上華宸與元砷,一個做半導體封測、一個做晶粒,算是廣義的半導體產業,只要握有董監席次,也就占得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戰略位置,「說實在的,聯電這麼大,只要握有董監席次,是不是會再變天,誰又知道?」一名法人提出上述觀察。

 

精準逢低介入

創投的本色是什麼?「就是將本求利」一位創投業者如是說。當然,財務操作精明的聯電,可不會做虧本生意。

2006年5月,大同老董林挺生過世,從消息披露那天開始,沉寂多時的大同股價開始甦醒,不僅成交量能放大,股價也震盪走高;而聯電集團旗下的弘鼎創投也花了將近5.83億元敲進大同股票4.7萬張,持股比重達1.13%。當時,各種揣測紛紛出籠,聯電投資大同,到底是如聯電所說的純投資?還是如外界揣測要加入奪權之爭?令投資人完全摸不著頭緒。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從2006年7月28日到9月14日為止,聯電分批買進茂德股票。聯電9度進場買茂德,對茂德持股比率最高曾達8.69%;同年12月,開始小幅反手賣出,持股比重降至7.99%,由於聯電大張旗鼓地公告買進茂德股票,又讓「聯電擬合併茂德」的傳言滿天飛。

 

是合併?還是純粹投資?就算僅由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以每股11元左右買進的大同,目前股價已到18元;以每股12、13元買進的茂德,目前股價也有16元左右。單從股價的投資報酬率來看,大同的潛在投報率達6成左右,也難怪投資界傳聞,弘鼎出手買大同,只是被動地與外資聯手賺一波;家族鬥爭,不是重點。

 

而茂德雖然從股價的投報率來看,表現平平,不過,不要忘了,去年獲利表現不錯的茂德,發放現金股利達每股1.2元,光是聯電現有的持股,來自茂德的股利進帳就高達20億元,而聯電今年第2季業外收益為41億元,換句話說,聯電今年第2季的業外收益,茂德的貢獻度達50%!

 

除了擅長以換股、合併方式來出脫不賺錢的非本業,以及精準地逢低介入,挑選有機會賺上一波的標的之外,聯電更在2006年5月,透過弘鼎認養了新普500萬股的私募,持股比重約3%,以私募價格通常低於當時市價來看,去年5月不過80元左右的新普,如今股價已飆至220元。後來,今年3月,聯電宣布成立晶能科技,跨足太陽能電池模組市場,新普也回頭認了晶能3%股權。

 

聯家軍 招牌響亮

提起聯家軍,無人不曉。1995、1996年起,聯電就將內部IC設計部門分割獨立,之後,又持續成立、併購新的IC設計廠。由聯發科、原相、智原所寫下的高價傳奇,讓聯家軍的招牌很難被忽略;但更難忽略的,是現在還掛在宏誠創投底下的眾多未上市IC設計廠,泛聯電體系下的IC設計公司高達62家。

 

包括聯電、弘鼎、宏誠、迅傑,旗下都或多或少有投資IC設計廠,只是,有別於弘鼎多處理與本業關係不大的財務投資,宏誠創投更像是負責養小金雞的母雞。因為聯家軍的響亮名號,使得不少有心想創業的人,只要是跟IC設計相關,就會找上宏誠創投,例如以繪圖晶片為主的繪展,就是一例。

 

到底,跟著聯電賺錢,妥不妥當?對於這個問題,有不同解讀。

一位外資分析師這麼說:「什麼是創投?投資10家,最多只有2家能成功;聯電就算是比較厲害的創投好了,充其量也只是投資成功率從一般的2成,提高到3、4成而已,仍舊是輸多賺少。」

 

一名年過50歲的菜籃族,曾經投資聯電賠了100多萬元,後來卻因為投資聯電的轉投資公司,而賺回100多萬元,免於虧本。

前華南永昌投信副總梁彥平則透露自己曾經跟著聯電投資的經驗,在2000年的時候,她注意到了聯電業外收益不斷成長;從2004年開始,她跟著聯電的轉投資步伐,投資聯發科、欣興,最後獲利了結時,都享有超過1倍的報酬率。

 

「曹興誠很聰明,不會單純投資而已。」一位業者道出他的觀察。不論投資的初衷是財務投資還是策略投資,聯電能賺到的,往往不只是股價漲跌而已。如果,將聯電集團分成聯電本身、策略投資與財務投資3部分來檢視,其觀察重點與投資價值,各不相同。

 

 

投資價值 分頭檢視

聯電大約從2002年之後,股價就一路滑落,與台積電的股價落差,由原本的1/3、到1/2,現在幾乎只剩1/3不到(以今年8月10日台積電收盤價61.5元,聯電收盤價18.35元計算),長期維持在20元上下。儘管這2年來,聯電在胡國強的帶領下,企圖在先進製程上拉近與台積電的距離,但一來曹興誠所帶領的聯電官司頻頻,二來在先進製程的實力仍有待觀察,使得一般投資人對於聯電評價都不高。

「不過,聯電現在不一樣囉!很有活力。」與台積電、聯電均相當熟稔的前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卻有不同看法,他對於胡國強掌舵下的聯電,頗有信心。

 

而創投界人士則認為,聯電要徹底改頭換面,瘦身只是第一步;但曹興誠色彩能否再淡化,卻是關鍵。今年8月8日,聯電完成減資3成後,每股退還3元給股東,資本額縮至1895億元;但目前聯電董監結構,仍由泛聯電集團的投資公司為主要法人股東,而這些投資公司的老闆是誰?就是以曹興誠為中心的核心成員,包括洪嘉聰、宣明智等,只要曹興誠下指導棋的疑慮還在,加上聯電本業在先進製程的良率、產能利用率仍未提升下,法人對於聯電的投資評價,恐怕也難改變。

 

而在策略投資部分,過去被戲稱為聯電提款機的聯發科,在聯電積極處分下,目前持股只剩下1.5%,而現在還有哪些潛在小金雞具有成為聯發科第二的潛力?今年3月5日,宣明智由曹興誠手中接下董事長一職的智原,或許可視為指標。

 

以提供IC設計服務為主的智原,在成立UR-IP Center聯盟後,將聯電集團旗下的3家IC設計廠詠發、繪展與晶翰納入,企圖整合聯電集團的IP平台。特別是,當去年11月,台積電旗下的創意風光上市後,原本就是競爭對手的聯電與台積電,在矽智財(IP)上,再度狹路相逢,一手打造出IC設計大軍的聯電,能不能接受股價矮對手一大截(今年8月10日創意收盤價389元,智原134元)?聯電集團將如何反擊,令人好奇。

 

制勝法寶 適合跟進

如果把聯電財報上列為短期投資的財務投資視為「聯電基金」,屬性為國內一般股票開放型基金,那麼這檔基金的特色,就是周轉率高、賺多賠少、平均報酬率2到3成,而且,非常適合一般投資人跟進。為什麼?

以「勁永」這檔股票為例說明。聯電於2006年第3季加碼買進、2006年第4季處分,而勁永股價從去年第3季末開始就急拉。若以聯電於去年底的公告,以每股24.55元處分勁永股票,但今年8月勁永最高價已達42元來看,若是跟著聯電投資,即使未能賺到勁永股價由11元到24元的初升段,也能賺到從24元到42元的主升段,前提當然是:抱得夠牢!

 

像勁永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聯電基金的操盤手,眼光夠精準,總是能找到潛在報酬率驚人的個股;也說明:這位操盤手似乎過於積極,多數個股僅持有1、2季,賺得還不夠多;更重要的是,就算一般投資人看到聯電的季報出爐後,才跟著去投資,也就是:即使晚了一季進場,還是有機會賺到主升段!

世上沒有所謂穩賺不賠的投資,但是跟著聯電,或許真能學到幾招制勝法寶。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最新364期《理財周刊》】

新‧聞‧焦‧點
◎房市地雷已爆 經濟價值重現
文.陳儀芬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發全球股災,有超過2兆美元的股票市值從全球股市蒸發,
有人擔心美國金融市場已出現系統性危機,但也有聲音認為這只是借題發揮,
但若這場危機能消滅惡質的房貸問題,那美國與全球經濟仍將出現陡峭逆轉。

你的房子只值500萬,但你希望能貸到超過500萬的房貸嗎?

如果理財專員告訴你:可以給你100%的全額貸款,但是你得繳付多一點利息,你願意接受嗎?

你認為房地產價格會繼續上揚嗎?

你曾經有不良的繳款紀錄嗎?

如果,以上的問題答案都是"Yes",那要說聲恭喜了,你就是次級房貸的標準客戶!而成千上萬像你一樣的美國人,就是導致今年次級房貸風暴的元凶。

 

不過,將箭靶都指向那些借款人是不公平的;因為,借錢無罪。能夠借錢買到一棟心目中的房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真正的禍首應該是美國那些猛推次級房貸的金融機構。

 

爭房貸大餅 泡沫化主因

很多國家是不提供100%的房屋貸款,就算有,銀行也會強制貸款戶投保保險;只是,在美國激烈的競爭市場下,法令管制又鬆散,正值房市大好之際,銀行豈能不多賺點錢?次級房貸應運而生,就是專門提供信用紀錄比較差的人一個借錢的管道,通常,這些金融機構的規模較小,他們的推銷員頂著三寸不爛之舌告訴你:「想買房子嗎?別擔心貸款,我幫你搞定!」「我一定會幫你借到超過你房子價值的金額,你手頭上還會有些閒錢可以利用呢!」「別擔心利率啦!前兩年保證低利率的,兩年後房價又漲了,屆時你貸款方式可以再調整啊!」聽到這些話,難道你不心動嗎?因為競爭,所以金融機構花招百出,大力銷售堆砌出漂亮的營業額,而金融機構也很聰明,把這些次級房貸的產品包裝成證券化產品上市,於是一些國際型投資公司也紛紛追捧、一些基金散戶也都加入了,結果次級房貸就這麼迅速地膨脹。

 

沒有商品是只漲不跌的。當房地產出現疲弱現象、兩年前的貸款戶之後開始繳不出高額利率時,惡性循環就開始了。2006年年底時,美國已經有高達20%的次級房貸戶宣布破產,大約有150萬美國人因此失去家園、房子被銀行強制沒收拍賣。當初大方借錢的銀行不只是賺不到利息,由於當時核貸的額度高,碰上現在房價下跌,自然是認賠殺出。而次級房貸公司抵押的債權規模高達8000億美元,如今產業出現裂縫,整個金融體系的大水壩出現嚴重潰堤。

 

今年4月,美國第2大次級房貸業者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先爆發危機;不過當時多數人評估是單一問題;直到7月份,最大的抵押貸款業者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第2季財報揭露鉅額虧損、獲利下降33%後,才讓金融界感到震驚。另外,國際知名投資公司貝爾思登(Bear Stearns)旗下投資次級房貸為主的兩檔對沖基金宣告停止交易,甚至總裁都黯然下台,讓市場風聲鶴唳。更糟糕的是,不是做次級房貸的公司──美國房貸投資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 Corp.)竟然於8月初宣布破產,讓人憂心整個美國金融市場都出現系統性危機。

 

黑色8月 股市一面倒

低迷的氣氛讓美國股市在8月初遭逢大地震,全球股市也出現連鎖效應、幾乎都應聲大跌。外界甚至預期8月7日的美國聯準會將調降利率,不過主席柏南克沒有對次級房貸問題多著墨,利率也保持不動,聯準會認為雖然經濟有震盪,但不是什麼大問題,美國經濟隨著全球經濟成長依然會溫和緩慢前進,因為聯準會的安定作用,讓隔天美股在上沖下洗後出現上揚。

 

不過,問題來了。CIBC銀行的經濟分析師Ted Howel直接嗆聲質疑:「聯準會的判斷正確嗎?」Howel說:「我不敢說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影響會持續多大,不過目前全球從歐洲、加拿大到澳洲等幾個國家的金融機構,因為投資相關產品失利,都可以看到次級風暴的陰影,顯然問題不小。」First Albany資產管理公司顧問Hugh Johnson也認為:「柏南克這次不調降利率,不代表下一次不會調。」他說,已經可嗅到市場苗頭不對的氣氛了,8月初的股市重創是一個警訊。

 

但樂觀的聲音依然不少。Stonegate投資公司分析師Keith Summers對於次級房貸風暴看得很淡,他認為,「雖然你可以看見一個個地雷引爆,不過就整個金融市場來說,這些依然微不足道,因為全球經濟力道依然強勁,美國經濟不可能因為房貸市場這一環就出現嚴重衰退。」豐銀行投資顧問江偉明說得更露骨,他認為,8月初股市的重創只不過是借題發揮,「次級房貸的問題已經好幾個月了,嚴重性程度大家都很有數,怎麼會無端拖到8月份爆發呢?部分原因應該是因為7、8月有很多基金經理人要放假,今年正值前波段股市大漲,不少經理人手頭上的股票早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自然不希望在休假時間股市繼續大漲,所以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拿來大作文章。」

 

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牛市和熊市的辯論聲音不會停止。因為從經濟數據來分析,也可以有不同解讀,其實美國7月份的就業市場新增了9萬2千個工作機會,不過8月3日公布的最新失業率為4.6%,是今年來的最高水準,但如果放大角度看,4.6%依然是近30年來的低水位。所以,當只有半杯水時,你是那個慶幸還有水的人?還是那個擔心只剩半杯水的人呢?

 

利空出盡 危機成轉機

其實,次級房貸風暴能清除一些惡質的房貸問題,對長期的金融市場倒有正面作用。Croft投資公司總裁Richard Croft說,「如果要讓美國房市回到合理穩定發展,最好必備三個條件,一是房價得降到一般人買得起的程度,二是貸款利率也得下降,三是最好收入能增加。」不過,目前來看,似乎只看到房價下跌的訊號,而跌幅卻還不到新買家願意掏錢出價的程度。至於利率問題,完全得看聯準會評估的通貨膨脹程度,如果房價下跌,當然有利於減低通膨隱憂,但房價終究只是影響美國經濟的一個因素罷了,其他還得看原物料等價格的波動。再者,4.6%的低失業率,代表就業市場依然是勞方籌碼多一點,勞方比較有條件要求加薪,如此一來,又升高了通膨問題。

 

總之,環環相扣的糾葛因素,很難論定未來金融市場的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經歷了8月初的股市大地震,次級房貸風暴的壞消息再也不會是震撼彈了,但是未來意外的好消息卻有可能陸續報到,如果擔心美國經濟,甚至是全球經濟出現陡峭的逆轉,還真是多慮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最新364期《理財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