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時序又進入報稅旺季,據統計,95年度稅額扣抵比率,包括龍邦(2514)、志信(2611)、光隆(8916)、勁永(6145)、金革(9946)、車王電(1533)、宏璟(2527)、長鴻(5506)、潤泰新(9945)、迎廣(6117)、東貿(4104)、迅德(6292)等,稅額扣抵率均高達40%以上。

    兩稅合一後,公司階段繳納的營利事業所得稅,股東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可以扣抵,如果單從稅負角度來看,若是參與除權息公司的可扣抵稅率越高,股東報稅時可扣抵的絕對金額就更為有利。

    投資人在選股節稅時,除了注意高扣抵率外,也應留意實際個股的股利發放,同樣四成的扣抵率,有的發放2.8元股利,有的股利甚至是0,以上述的幾檔個股來看,東貿、車王電、潤泰新的股利都有1元以上。 「股東可扣抵稅額」取決「發放股利」與「稅額扣抵比率」,只要「稅額扣抵比率」高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率」(目前區分為免稅、六%、十三%、廿一%、卅%與四十%),股東參與除權息,在填權前提下,股東可享受到股利或股息的報酬,同時亦可獲得綜所稅抵減稅額的好處。 值得注意,許多高科技公司,甚至傳統產業由於享有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減免稅負、以及個別公司遞延所得稅等情形,可扣抵稅率不到1%。例如晶圓雙雄,台塑化(6505)、南亞(1303)、台化(1326)等台塑集團股,奇美電(3009),台達化(1309)、茂迪(6244)等節能概念股,力晶(5346)、南科(2408)等記憶體廠,立錡(6286)、金麗科(3228)等IC設計廠,可扣抵稅率皆在1%以下。這些低扣抵稅額的個股就較不具節稅功能。 不過法人提醒,適合高扣低率節稅的投資人以所得稅級距在25%以下者較有利。如果股東所享有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較高,達40%以上,幾乎都沒有辦法透過除權息進行節稅,反而可能需要再繳納個人所得稅差額,造成實際分配股利的變相縮水,除非產業、公司前景看好,股價具增值空間,且預期多過稅額,否則不建議參與除權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