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兆三千億美元的食品產業(多數問題的根源)和二兆美元的醫療產業(只治療病症,好讓目標顧客返回工作並繼續消費),並無直接共謀圖利的行為,但兩者共生共利,攫取龐大的經濟利益,彷彿事先串通好讓美國消費者掉入這最凶險的漩渦中。

例如,早在一九九○年之前,消費者就已經知道攝取過多熱量是肥胖的主因。當社會大眾認知飲食中的脂肪含量是熱量的主要來源時,食品業者於是推出誘人的低脂和脫脂食物反擊,利用廣告告訴消費者現在高興吃多少就吃多少,不必擔心發胖。食品業者更進一步重新包裝絕不含脂肪的產品,像是裹糖衣的糖果、椒鹽餅乾,藉此標榜他們推出全新、健康、不含脂肪的新產品。

業者五花八門的廣告中,並沒有告訴消費者,這些低脂和脫脂的產品含有高量的糖和碳水化合物,一旦被人體吸收後也會轉換成脂肪。至於添加更多化學物質的「健康食品」,長期所造成的傷害更甚於「發胖」產品。整個一九九○年代,肥胖和低脂與脫脂食品的銷售量同步穩定增加。總體經濟面似乎也擺脫不了業者的魔掌。

當初設立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原意是要保護消費者,避免吃下有礙健康的產品。現在卻以排除競爭和延長藥廠某些藥品的專利年限為手段,保護原本要規範的廠商。原本新聞媒體為了本身的利益,在兼顧社會大眾和收視率的情況下,應該向社會揭露這些惡形劣跡,但媒體在這方面的表現乏善可陳。至於消費者本身、廣告業者受限於資訊不完全,大部分對問題所在渾然不知。而且食品業和藥廠還是廣告媒體的大戶,對電視網而言尤其是廣告大金主。

舉例而言,醫界幾年來早已知道飲用乳牛的牛奶有害健康  ,但每年從美國乳品協會(American Dairy Association, ADA)廣告賺取大筆廣告費的媒體對此幾乎隻字未提。想想看,虛偽的名人拿著豐厚的廣告酬勞,在電視上俏皮地弄個牛奶鬍,但自己卻只喝豆奶製品。

根據我對一九九六年到二○○二年間的調查發現,美國超重和肥胖人口增加一○%,也就是有二七%的人肥胖和六一%的人超重。而從二○○二年到○七年間,肥胖和超重的人口比率分別成長到三○%和六五%。

而且醫療成本從二○○○年的一兆美元,到了二○○六年遽增兩倍達到二兆美元,幾乎占全美經濟的六分之一。而這些高漲的疾病醫療費用,正是導致美國許多家庭破產的元凶。

想到這些飽受折磨的人口數,心情就不免沮喪,這九千萬個病態肥胖和一億九千五百萬超重和不健康的美國人,只因為缺乏資源、訊息和動機,而無法捍衛他們最珍費的資產:養生保健。

肥胖和不健康對一個人的影響,絕不僅止於外表容貌而已。在新的千禧年,原本的種族和性別歧視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根據個人體重和外表所形成的新歧視。過去,我們總是把貧窮和瘦弱、富裕和肥胖聯想在一起。然而,今天多數的肥胖卻是經濟能力弱勢的一群。富有的肥胖已經成為過去,貧窮和肥胖則成為同義詞。
from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789867204332-3.ph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