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大基金大護盤 |
|
文.陳君樺 不能否認,政府在這段大盤下挫的期間,的確發揮了「止跌」的部分作用, 但是績效如何?是否有政治考量?實際上,只要掌握住八大行庫「大單」動向,亦不難捕捉到四大基金進出台北股市動態。 號子裡,滿臉焦急的投資人盯著電視牆,一排排的數字不斷地跳動,越來越多檔股票由紅翻綠,投資人的神情更凝重了。忽然,廣播傳來高分貝的聲音「合庫買進東元、台玻、亞泥」,瞬間,這3檔股票價格不斷往上跳,迅速由綠轉紅,原本愁雲慘霧的投資人則像大夢初醒般,急忙跟著下單。這是1987年,因為美國黑色星期一,台股從4000多點一路急殺到2000多點時,政府護盤的情景。
台灣股市原本就極易受到國際股市牽動,淺碟型的股市,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非常容易急殺下挫;也正因如此,或是為了穩定民心,或是為了政治考量,政府出手干預股市的情況,便時有所聞。而政府的銀彈從何而來?除了國安基金外,由民眾的退休金以及郵政儲金所組成的四大基金(退撫基金、勞保基金、勞退基金、郵儲基金),由於政府直接管理,也就成了政府進出股市的籌碼來源:當股市過熱,出手調節;當股市狂跌,進場護盤。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