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衍明成「紅頂台商」收購媒體急先鋒
台灣媒體「二次香港化」?
文◎田習如

幾年前談台灣媒體的「香港化」,多半指涉蘋果日報集團帶來的煽色腥風潮;如今,在中時集團收購戰中,北京不愛的蘋果老闆黎智英,敗給了半路殺出的「紅」頂商人蔡衍明,卻讓人聯想到香港九七回歸中國前,連串的媒體易主事件……

一九九五年,才剛從金庸(查良鏞)手中接手香港《明報》不過兩年的于品海,就因個人在加拿大的財務醜聞而難以立足香港傳媒界,打算脫手明報集團股權。前明報總編輯張健波在去年社慶祝文中回憶,由於擔心明報落入「以煽色腥著稱的報業主」手中,當時一群新聞幹部四出奔波尋找其他買主,最後「慶幸」由馬來西亞親中商人張曉卿入主。不過,當時香港新聞界的另一種聲音,則是明報在九七前夕「染紅」了。

米果真的比蘋果好?

類似的氛圍,最近發生在台灣的中時集團易主風波中,不少時報人覺得「米果比蘋果好」,寧願讓草根味重的旺旺米果商標占據報頭,也不要讓頭版照片換上屍體或裸體;卻也另有時報人認為,中時集團將從余家的「藍」更進一步轉為旺旺的「紅」了

旺旺集團蔡衍明過去見諸報章的經營管理風格是步步為營、緊盯細節,如今卻是在異常快速、不知該說是「阿莎力」還是輕率的情況下,與中時原股東余建新家族達成一舉收購兩報、一刊、兩電視台的協議。交易金額為一五○億元,據稱資金來源是蔡衍明個人及家族,而以蔡衍明事業主要在中國大陸、個人常居上海、控股公司在香港上市看來,這筆鉅資應會來自海外,甚至部分股權交易可能直接在海外進行,並非台灣主管機關所能查明。

其實台灣現有主要媒體股權幾乎半數來自「外資」,像余家在英屬維京群島的Newslink公司就掌握中國時報過半股份(詳本刊二○○五年十二月號),因此這樁媒體收購案的真正資金來源令人好奇,也再次凸顯台灣媒體法令關於外資、中資的限制徒具形式,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等主管機關根本無法調查台灣媒體的海外資金真相。

由於蔡衍明的主要事業版圖利益,與他在中國的政商關係密切相關,且本土味濃厚的他私下不諱言政治立場是主張兩岸統一,如果他是個深富「使命感」的媒體業主,不難想見未來中時集團的言論調性會比現在更親中。不論中共是否扮演了角色,比起讓中時落入早就得罪北京的蘋果老闆黎智英手中,中共自是樂見由蔡衍明接下來。這不免讓人聯想到香港媒體在九七前連串股權易手的歷程。

九七前,港媒紛紛易主「染紅」

美國詹姆斯通(Jamestown)基金會和香港新聞記者協會,對於中共接收香港前後的媒體布局常有調查報告,據其指出,雖然傳媒股權轉手是資本主義常態,但香港卻恰好是在九七前幾年才密集出現。例如一九九三年,有「亞州糖王」之稱的馬來西亞華商郭鶴年,從英國人手中買下上市公司《南華早報(SCMP)》三五%股權,九六年再收購香港電視廣播旗下公司TVE,當時郭鶴年的嘉里集團已經在中國大陸成功發展了地產、物流等事業

九五年在馬國擁有木材、媒體等事業,在中國也有投資地產的福建裔「愛國商人」張曉卿,收購香港明報集團三六%股權。其他如《百姓》、《當代》等政論雜誌,也是在九七前分別賣給親中的香港商人徐展堂、葉國華。

新傳媒業主在中國建立更高地位

九七後香港媒體的幾次股權交易案,許多也是由具中共官場名銜的紅頂港商接手。例如○二年中共人大代表(後改任政協委員)、在中國設成衣廠的港商陳永棋入主亞洲電視,背後股東還有更出名的中國政協委員—鳳凰台老闆劉長樂。○一年中共政協委員、香港菸草商人何柱國成了星島媒體集團老闆,《星島日報》在八四年中英兩國就香港主權移交問題達成協議前,還以「共匪」稱呼中共,但八○年代後期星島集團原老闆胡仙就接受中共金援,也成了中共政協委員,星島言論被評為跟著轉向。

○七、○八年香港記協的言論自由年報陸續整理了香港「傳媒東主染紅」事跡,並分析九七以來香港傳媒主要的變化,一是終結文人辦報,在中國大陸事業成功的港商或僑商接連入主許多香港媒體;二是這批香港新傳媒業主,或多或少拜擁媒自重之賜,在中國政壇建立了更高地位,「傳媒東主並非志在媒體擁有權,一些二、三線大亨購入難望收支平衡的傳媒時,根本全不在意」,○七年的年報如此評論。

中資來台登廣告,發展值得關注

據該年報統計,八家香港電子媒體中,有五家的老闆是中共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TVB邵逸夫、亞視陳永棋、有線電視吳光正、新城廣播李澤鉅、NOW寬頻電視李澤楷);過半數的香港報社老闆或主管也進入人大或政協,包括東方報業馬澄坤、星島集團何柱國、《香港商報》陳萬雄、《大公報》王國華、《文匯報》張國良,以及去年買入《信報》五○%股權的李澤楷。

香港九七以來,相較於動輒強硬關閉、撤換中國內地異議報刊人員,中共官方甚少直接箝制香港傳媒(少數案例則如拒發蘋果日報記者採訪證),但香港記協對新聞工作者的問卷調查卻顯示了嚴重的「體察上意」自我審查現象。此外,中資企業刊登廣告與否也被香港傳媒界引為中共控制媒體的手段之一。

在蔡衍明入主中時集團的同時,積極鼓吹開放中資來台刊登廣告的《聯合報》,也利用專訪閣揆劉兆玄的機會當面取得開放首肯。在台灣企業紛紛縮減平面廣告預算的當下,中資企業的廣告被這些媒體老闆視為活水泉源,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