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傳


  序言

 

  目 錄

  一、咕嚕盧伊巴傳……………………………

  二、咕嚕黎拉巴傳……………………………

  三、咕嚕畢魯巴傳……………………………

  四、咕嚕宗比巴傳……………………………

  五、咕嚕沙瓦力巴傳…………………………

  六、咕嚕沙拉哈巴傳…………………………

  七、咕嚕吉嘎力巴傳…………………………

  八、咕嚕米那巴傳……………………………

  九、咕嚕果阿嘎傳……………………………

  十、 咕嚕卓朗卡傳…………………………

  十一、咕嚕韋那巴傳…………………………

  十二、咕嚕香底巴傳…………………………

  十三、咕嚕登底巴傳…………………………

  十四、咕嚕劄馬力巴傳………………………

  十五、咕嚕嘎卡巴傳…………………………

  十六、咕嚕龍樹菩薩傳………………………

  十七、咕嚕嘎那巴(納波傑巴)傳…………

  十八、咕嚕嘎拿力巴(聖天菩薩提婆)傳…

  十九、咕嚕達卡那巴傳………………………

  二十、咕嚕那洛巴傳…………………………

  二十一、咕嚕夏力巴傳………………………

  二十二、咕嚕提洛巴傳………………………

  二十三、咕嚕劄查巴傳………………………

  二十四、咕嚕巴查巴傳………………………

  二十五、咕嚕杜甘帝傳………………………

  二十六、咕嚕阿卓基傳………………………

  二十七、咕嚕嘎拉巴傳………………………

  二十八、咕嚕多畢巴傳………………………

  二十九、咕嚕甘嘎那傳………………………

  三十、 咕嚕甘巴拉傳………………………

  三十一、咕嚕頂嘎巴傳………………………

  三十二、咕嚕班德巴傳………………………

  三十三、咕嚕當底巴傳………………………

  三十四、咕嚕古古力巴傳……………………

  三十五、咕嚕古吉巴傳………………………

  三十六、咕嚕達馬巴傳………………………

  三十七、咕嚕馬希巴傳………………………

  三十八、咕嚕阿津達傳………………………

  三十九、咕嚕巴哇希傳………………………

  四十、 咕嚕那力拿巴傳……………………

  四十一、咕嚕布蘇固巴(寂天菩薩)傳……

  四十二、咕嚕印打菩提傳……………………

  四十三、咕嚕梅果巴傳………………………

  四十四、咕嚕果達力巴(多傑巴)傳………

  四十五、咕嚕甘巴力巴傳……………………

  四十六、咕嚕劄連達拉傳……………………

  四十七、咕嚕拉呼拉傳………………………

  四十八、咕嚕丹馬巴傳………………………

  四十九、咕嚕多卡力巴傳……………………

  五十、 咕嚕梅帝尼傳………………………

  五十一、咕嚕山卡劄傳………………………

  五十二、咕嚕甘帝巴傳………………………

  五十三、咕嚕卓吉巴傳………………………

  五十四、咕嚕劄魯吉傳………………………

  五十五、咕嚕葛魯拉傳………………………

  五十六、咕嚕魯吉卡傳………………………

  五十七、咕嚕拿古納傳………………………

  五十八、咕嚕劄雅南達傳……………………

  五十九、咕嚕巴劄力巴傳……………………

  六十、 咕嚕贊巴卡傳………………………

  六十一、咕嚕畢夏拿傳………………………

  六十二、咕嚕帝力巴傳………………………

  六十三、咕嚕古馬力巴傳……………………

  六十四、咕嚕劄巴力巴傳……………………

  六十五、咕嚕瑪尼巴劄傳……………………

  六十六、咕嚕梅卡拉傳………………………

  六十七、咕嚕噶拿卡拉傳……………………

  六十八、咕嚕噶拉噶拉傳……………………

  六十九、咕嚕甘大力傳………………………

  七十、 咕嚕達忽力傳………………………

  七十一、咕嚕鄔笛力巴傳……………………

  七十二、咕嚕嘎巴拉傳………………………

  七十三、咕嚕吉拉巴拉傳……………………

  七十四、咕嚕沙嘎拉傳………………………

  七十五、咕嚕沙瓦巴噶傳……………………

  七十六、咕嚕納卡波笛傳……………………

  七十七、咕嚕達力嘎巴傳……………………

  七十八、咕嚕布達力巴傳……………………

  七十九、咕嚕巴拿哈傳………………………

  八十、 咕嚕郭卡力巴傳……………………

  八十一、咕嚕阿南科傳………………………

  八十二、咕嚕拉克希米噶拉傳………………

  八十三、咕嚕沙母達傳………………………

  八十四、咕嚕恰力巴傳………………………

  

明吉•金貝巴班智達口授傳承

蔣揚•欽哲•汪波等編纂

 

  印度八十四位大手印成就者乃是大手印傳承之父。這些成就者本已成佛,大多為居住在印度的一群偉大成就者。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成就者,諸如龍樹、聖天等的故事中充滿了神通與智慧,正代表了數百年來代代相承的印度佛教密續傳承中,許多令人驚奇而有趣的故事,且饒富 啟示。書中描述了八十四篇真實的密續傳奇,八十四種不同人格,而且全都是發生在第八到十二世紀印度境內的事蹟。

 

  贊 頌 

 

  敬禮神聖諸上師

  三世無畏榮耀十方佛

  空行淨土任運上師寶

  悉地成就傳承眾上師

  以身口意蓮足下頂禮

 

  序 言 

 

  “敬禮尊聖根本上師蓮足下,

  三世諸佛心識之總集,

  您與金剛總持佛無別。

  敬禮印度84大成就者,

  一生得證空樂雙運解脫城。

  祈請大悲加持無止息!

 

     為了能真實的呈現出古印度84大成就者的證悟故事,應該使讀者能瞭解此傳承。

 

  諸佛教導了無量的不同法門,但可總括歸納為小乘與大乘。由於七點理由,大乘的教授是遠比小乘殊勝的:“甚深的見地,廣大的發心,無比的熱誠與精進,追求的果位(佛果位),誓願的範圍,成就的果位等。”

 

  大乘本身包含兩部份:即被稱為“因乘”的波羅蜜多乘,行者需要耗費長久的時間,才能進入果位的證悟。以及被稱為“果乘”或“金剛乘”者,這是藉由結合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殊勝禪修,行者能在一生中證悟。

 

  在大乘中,金剛乘又遠比波羅密多乘殊勝,這在蓮花戒大師所著的祖送珍妹論中提出四項理由:“不需局限于某一單一意義,法門無量,能迅速容易的證悟,具器的弟子……”

 

  大乘中,特別在金剛乘中有一特質,即是道上一切功德的出生處,是來自於以正確的方式來承侍上師。同時在都巴經中多處亦說道:

 

  “對上師充滿信心和恭敬心的具器弟子,將努力來服從完成上師的指示。由此出生了一切智慧功德。”

 

  特別在金剛乘中,在喜金剛本續中說道:

 

  “俱生超越智慧的出生,只能藉由對上師的信心和所積聚的功德中產生。”

 

  在其他密續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如果弟子以虔誠清淨心,向上師功德海獻供養,將能迅速成就世俗與究就悉地。”

 

  即使對於少數上根弟子,他們能經由灌頂的不共大加持力,在刹那間得到解脫,此解脫亦是由於上師的大悲心及弟子的熱誠信仰心所生出的。

 

  而對於如大海般的加持,這是經由各種不同形式的灌項,依照弟子信仰祈盼的差別,所得到的加持亦不同。

 

   當上師和弟子的三昧耶誓願關係存在時,有時即使上師不說任何一個字,甚至弟子也未能察覺,但是只要一個注視,或是一個簡單的手勢加持,或是一個姿勢,即 可使弟子得到證悟。對於此,提洛巴上師和弟子納洛巴的故事,最能夠說明此情況:納洛巴完成了上師所交辦的十二件艱難工作,一天上師以鞋子將其擊昏過去。納 洛巴昏倒後,當其醒來時,已了悟一切諸法現象的本性。

 

  我們可以在印度及西藏的大成就者的故事生平中,找到許多類似的故事。

 

  佛陀入涅槃後,在由聲聞(小乘修持者)所作的第三次佛法結集末期,且正當大乘經論開始宏揚時,以沙拉哈大師為首,出現了許多大成就者,他們仰賴金剛乘的大瑜伽道而證得悉地成就。這即是本書的內容。

 

  對於84大成就者的數目及其中大成就者,有各種不同的傳承。

 

  例如在西藏極為著名的祈請文,被認為是金剛薩埵所作,長久以來,一直被西藏最博學的學者們所接受,而毫無懷疑,但是最後終被證實是一尼泊爾騙子所偽作的,如偉大博學的智者達拉拿打所作的研究中明白指出,而因為他的前世是貢嗄•卓求,故他亦被視為拿波•傑巴大師轉世。

 

  在此書中所依據的傳承,是巴沃•偉瑟大師所著,並且與印度的其他傳承相符合。因此這是真實惟一的傳承,其證悟故事的教授傳承及如大海般的加持之流,是持續流傳至今日,毫無中斷,如許多大學者和成就者們所知。

 

  為了說明此傳承的由來,先講述下面的故事:久遠以前,在西瓦劄大屍陀林裏,住著一個女魔,由於往昔的業力,她住在屍陀林中,以吃食腐敗的屍體為生。

 

  有一天,有另一個鬼魔從天空中,將火熱滾燙的熔漿,傾倒在她身上。此女魔痛苦的全身蜷曲。 84位大成就者知道她的善良本性,即出於無限的悲心,為她寫下了“仁千稱瓦”(珍貴寶髻)一書,以使其了悟事物的甚深密義。 

 

  他們將此教授傳給了兩位空行母:果吉黎和達瑪比索。她們再將此教授傳給此不幸的女魔,因此完全解除了她的痛苦。而後者的心亦得到解脫,並見到法界實相,她亦成為一位偉大的空行。

 

  其後,在西印度蘇拉克區的堪達瑪地,當地國王昆吉王是一位慈愛、極富宗教情操的國王,但是國王的母親卻生病瀕臨死亡。

 

  國王非常敬愛母親,就詢問太后希望自己為她修持何種法門,以能幫助她來生往生善趣。她是否希望國王向僧團寺廟獻供養?或是佈施窮苦者?

 

  即將過世的太后回答她真正的希望,是請求國王邀請84位大成就者來接受供養。這是太后的最後遺言。國王覺得不知如何是好,亦不知應如何來邀請這些早已消失的大成就者們,世俗之人是難以再見到他們的。

 

  “不能完成慈母的臨終心願是何等恥辱啊。”他想著。“但是那些大成就者們都是滿懷著慈悲心,我將向他們祈請。”

 

  就在國王深陷入此沉思中時,二位智慧空行母果吉黎和達瑪比索出現於前。她們承諾國王將幫助他邀請諸大成就者,並且命令國王建造一廣大宮殿,以作為獻供養之處,國王即令人加工趕建。

 

  之後,二位空行母運用神通,在刹那間即來到諸大成就者處來邀請他們。

 

  盧伊巴大師是第一位出席者,其他的大成就者則依本書次序依次入座。

 

  國王準備了豐盛的供品,法會持續了良久。最後,諸大成就者拒絕了國王的請求,未能繼續停留下來受供養。但是每位大成就者皆先後唱出他們的證悟過程,之後即消失,而其留下的歌曲口訣則被稱為“投哈”。國王為84大成就者建造了雕像,並將他們的證悟口訣刻於其上。

 

  當時位於東印度的大學者巴渥偉瑟,他聽聞了大成就者們接受國王昆吉的供養。他立刻出發,但是不幸的,當他到達時,諸大成就者已離去七日了。

 

  他感到非常的失望,就誠摯一心的來祈請,如此經過了七天,二位空行母再度出現。她們給與了巴沃偉瑟證悟歌訣及珍貴寶鬘的教授。

 

  巴沃偉瑟依此修持,亦得到了證悟。最後他將所有證悟歌訣組織起來,寫下了一部論著。此教授最後傳至章巴拿地的明吉•金貝巴班智達。

 

  明吉班智達對歌訣及大成就者的生平皆寫下了注釋。之後,由於其弟子明那譯師孟竹•謝拉的協助,將此書翻成了藏文。

 

  由此,此法教的傳承能夠確立堅固。對此真實傳承的任何疑惑至此已完全摒除,而那些甘珠(西藏大藏經)的偉大編輯者,也將此書收入其中,並且亦置入竹大滾多(法本總集)中。

 

  在84位大成就者中,有80位是男性,其中有五位出家眾,即香底巴、龍樹、卡那力巴(聖天•提婆)、夏力巴以及布蘇固等五位,其餘則是在家瑜伽士,有四位是女性。

 

  大成就者們的故事所顯示的典範,使人瞭解得到證悟仰賴的是行者精進的程度,與性別、年齡、階級種性及社會地位毫無關係。讀者亦可瞭解諸大成就者來自各種不同社會背景,幾乎含括了傳統印度的所有階層,即使是那些最受人輕視者也是有的。

 

  外在情況並不是決定的因素:大成就者有些是出家人,有些是在家人,此外有四方行腳的瑜伽士,或男或女。

 

  同樣使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他們並不須要放棄其日常活動。相反的,他們可藉由其日常生活來修持。但是在開始時,他們都得遇神聖上師,並從上師處得到令心識成熟的灌頂,以及教授的甚深解釋,使他們能以日常生活作為禪修道。

 

  由於仰賴上師如大海般的加持,行者的心毫無疑惑,並且精進努力禪修,諸法逐漸呈現,如同自心的單純反映。

 

  在瞭解到心外無法,行者逐漸了悟到心亦遠離一切的束縛纏繞,心只是明光與空性的無二結合。這對事物本性實相的內在證悟即被稱為“輪涅無二”。此後即得到了究竟悉地成就。

 

  在大乘中,功德的出生完全是仰賴上師。在密續中指出:“在六個月中,行者能對上師一心信仰無疑,即可得到金剛總持的果位。”

 

  如果吾人相信上師即是佛,吾人所得到的即是如同佛陀大海般的加持。如果吾人認為上師如同凡人,所得到亦如同凡夫的加持。

 

  為了能見到諸法的根本究竟實相,沒有任何法門能和對上師的信仰心相提並論(即上師瑜伽)。

 

  所以,那些對84大成就者的生平故事和甚深教授,能生起大信心者,並能進入金剛乘的修行次第中者,如接受成熟灌頂,並努力遵守相關戒律者,將能直接證得佛果位。

 

  在談奇雅巴(五種密戒)中說道:“如果行者能守清淨戒律,至少可於十六生中證悟。”

 

  但是如果行者經常灌頂,將可縮短時間至七世。如果行者除了灌頂外,也能持守戒律,並且努力修持發菩提心,並有正確的見地,則修持的重點應是結合生起圓滿二次第的禪修。

 

  “安住於生圓二次第的無別中,此即是金剛乘的教授。”偉大的龍樹菩薩在他的令雅(五次第)中,亦有相同的說法。

 

  安住於二次第的結合中,行者能逐漸得到降伏一切有害眾生的大威力,能夠導引他們走向解脫,並且能脫離各種傳統的束縛。

 

  其後,行者將能同時在千百諸佛淨士中,見到千百如來,以及其他功德。此種成就即被稱為證悟。

 

  之後,在歷經了大乘十地後,由於仰賴究竟果乘的直接道,即仰賴智慧手印,最後行者將可證得金剛總持佛的十三地果位。

 

  此84大成就者傳是根據藏文原著,是依據明吉•金貝巴班智達所傳給其弟子孟竹•謝拉的口授傳承。

 

  其後,蔣揚•欽哲•汪波為了正法與眾生的利益,協同其弟子諾巴大師蔣揚•洛竹•汪波,共同編纂了竹大滾多(法本總集),將84大成就者傳記、成就歌訣、注解及如大海般的加持相關灌頂收入其中。

 

  此84大成就者傳乃密宗重要典籍,亦是藏密行者耳熟能詳的感人故事。此書的出版對佛法的宏揚,必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對此,應感謝在法國及臺灣的許多人。雖然由於人數眾多,未能一一例舉,我實深志腑內。

 

  願由此功德,能使無量有情眾生皆能得到此神聖教授。

 

  此序文是由薩迦諾爾旺遍德夏種蔣揚•滾桑•曲吉•嘉措所作。

  譯 者 序 

 

  印度84 大成就者的故事是佛教徒們,不論顯宗密宗,大多耳熟能詳者。在本師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後,由於在印度有許多大成就者們出現,他們以各種善巧方便來教授大乘法 要,調伏眾生,使得大乘中顯宗和密教的佛法得以宏揚流傳久遠。其中廣為人知的如龍樹菩薩、寂天菩薩、提婆菩薩,及在密教中的著名祖師提洛巴、納洛巴、沙拉 哈巴等等。吾人身受他們的法教甘露,飲水思源,不能不緬懷祖師的深厚恩澤。

 

  雖然本書是佛教徒們不可不讀者,但是絕不是說和一般人毫無關係。事實上,本書中真正感人的並不是祖師們成就有多偉大,而是讓我們能瞭解到不論我們處境多麼艱難困苦,只要我們能由上師處得到正確的教授,經由自身的努力修持,都能得到成就解脫。

 

  讀者們將會發現在84 位大成就者中,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有,特別是大部份都是屬於平民或是生活窮困的下層階級者,其中不乏小偷、賭徒、獵人、鞋匠、裁縫匠、乞丐、賣酒者等等, 有傲慢自大者,有膽小如鼠者,有肥胖到連吃飯都躺著吃者,也有年紀老邁奄奄一息者。真正是描繪人生百態的浮世巨繪。而這些人在未成就前,都是具有七情六 欲、鮮活蹦跳的活生生的市井小民,這些人物都存在於我們身邊,矚目即是。然而他們跟我們的最大差別是:他們經由努力禪修上師的口訣教授,現在已得到解脫成 就,能夠來宏法利益眾生,而我們依然還在世俗痛苦中,有自覺無自覺的和煩惱博鬥掙扎。是耶非耶,君自判斷。

 

  佛法的偉大在於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不論我們曾造過多大的惡業,若能真心髮露懺悔,經由上師大悲心的甚深教授,人人由於自身的努力修持,都有機會能夠得到解脫。也能夠來幫助別人走上解脫道。”

 

  佛法的淵深博大,常常令人們摸不著邊,難以入門。筆者希望經由這麼一本具有故事性、趣味性、並且充滿深刻智慧佛理的書籍,能夠真正引導許多有心人及有緣人走上自在光明的解脫道上。

 

  願眾人都能具有真智慧,能夠每天快快樂樂的生活在當下,當死亡來臨時,能夠歡歡喜喜的往生,了無牽掛,灑脫一生,利人利己。您想擁有這樣的智慧和能力嗎?請仔細閱讀品味印度84大成就者傳。

  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傳

 

  敬禮神聖眾上師,

  三世諸佛及傳承上師,

  學行皆為有成者,

  往昔上師無畏求取最上成就者,

  吾以身語意敬禮蓮足下,

  盧伊巴等八十四大成就者無瑕傳記著。

  

1. 咕嚕盧伊巴傳

 

  這是咕嚕盧伊巴大師傳。” 盧伊巴”意為食魚內臟者,大師因此而得名。  有一個國王,其國家富足有如毗沙門天,王宮中珍寶如山聚,滿是珍珠、金、銀等珍寶。國王有三個兒子。老國王 臨終駕崩時,請教卜筮者王子三人中何人適合繼承王位。蔔者回答:“若是中間者執政,國政穩定,人民百姓皆能安和樂利,二王子具有如是功德。”老王就將王政 交給二王子。長兄和幼弟及人民皆以二王子為國政繼承者,但是二王子不願執政就逃走了。長兄和幼弟以及人民就將王子抓起來,以黃金繚銬鎖綁起來。二王子將種 種金銀珍寶賜給了周圍侍者和監禁看守者,晚上王子穿上縫補的衣服,將黃金給予了隨從人員。

   王子來到了惹馬拉王國的汪究夏拉地。王子拋棄了絲綢寶座,而坐於垃圾堆中,捨棄了王宮,臥於塵埃泥土中。王子像好莊嚴,望之令人喜悅,眾人都將不需要的 食物給他。之後,王子來到了菩提噶雅,有一位空行母攝受他,並給予他教授。王子回到了本國王城巴沙力布劄。眾人都給予他食物,他則晚上宿於墳場中。

   一天王子來到市集中,來到一賣酒婦的酒店中,酒店女主人是世間空行母,她看見王子,就說:“你身上四個輪脈的染汙皆已清淨,只有心間豆子大小處對種姓的 執著尚未清淨。”酒店女主人將裝在陶罐內的腐敗食物給王子,王子心生厭惡,空行母就生氣著說:“你若不能舍離對食物善惡的分別,怎能生出佛法呢?”

  王子細思偏執妄想和對世俗的分別是解脫的障礙,就決定舍離妄想偏執和對世俗的區別。他就專門撿食漁人將魚殺死後拋棄的魚內臟,並就此專心修持十二年。他吃食魚內臟,所有賣漁婦皆看見,所以大家稱他為盧伊巴。他以此名聲振四方,並證得了成就。

  這是大成就者盧伊巴大師的故事。

 

2. 咕嚕黎拉巴傳

 

這 是咕嚕黎拉巴的故事。在印度南方有一個國王一天坐于獅子寶座上,有一位從它方來的瑜伽士經過此,國王就問他:“你四方行腳流浪,不覺疲累嗎?”瑜伽士回 答:“我並不覺得疲累,但是您反而是很辛苦的。您有失去王位的恐懼,不能滿足人民的痛苦。而我呢,我即使跳到火中,也不會被燒死。即使吃食毒藥也不會死 亡。再沒有老和死的痛苦,因為我有獲得生命本質的教授。”國王說:“我不能像您一樣,在國內四處流浪。但是如果您有能讓我住在王宮中,仍能同時禪修的教授 的話,則我向您請求。”瑜伽士就給了他喜金剛的灌頂和教授,並使他進入了惟一心性的三摩地中。

   從此以後,國王坐于鋪有絲綢的獅子寶座上,在純淨的枕褥上,周圍有王妃大臣們圍繞著,在歌舞昇華中來禪修,夜晚也在各種宴樂嬉戲中,所以別人稱他為黎拉 巴。國王持續心無妄念的將喜金剛的教授,觀修在右手的戒指上。當這些觀修皆達到堅固,再無改變。國王持續的作生起圓滿二次第的雙運觀修,生出了廣大的功德 成就力,得到了大手印的成就,也得到了許多神通功德。

  這是由於上師的口訣教授,加上自身的努力,以及往昔的業緣三者具足,即使不放棄世俗的欲樂,仍然能夠得到解脫。

  之後,黎拉巴大師利益了無量的眾生,大師的名聲宏傳至各地,遠近聞名。最後則回到卡雀淨土。這是咕嚕黎拉巴大師的故事。

 

 

待續...



from :   http://tw.myblog.yahoo.com/jw!wnv6vbyWGQVBw8CzmT86Qv.2/article?mid=685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kwood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